中国足球又迎来一场让球迷揪心的比赛。
U17亚洲杯小组赛首轮,咱们的国少队客场挑战沙特队,最终以1-2落败。
这个结果虽然不算意外,但过程实在让人心里憋屈——全场比赛咱们小伙子们只有8次射门,直到伤停补时最后一分钟才由魏祥鑫打进挽回颜面的进球,而沙特队整场14次射门把咱们压得喘不过气。
更扎心的是,这已经是最近六周内中国男足第三次输给沙特队了,从成年国家队到青年队,三支不同年龄段的队伍全被沙特人拿捏得死死的。
要说这场比赛有多憋屈,看看技术统计就明白。
咱们虽然控球率和沙特队差不多,但真正威胁到对方球门的次数少得可怜。
全场比赛踢到第91分钟,咱们才第一次射正球门。
展开剩余85%沙特那两个进球,一个是禁区外的远射直挂死角,另一个是头球冲顶破门,把咱们的后防线搅得人仰马翻。
有球迷在直播间发弹幕说:"看这比赛就像看自家孩子被学霸按在地上摩擦,想骂又舍不得,只能跟着着急。
"
其实这支U17国少队之前给过大家希望。
去年预选赛他们6-0横扫不丹、9-0狂胜马尔代夫,特别是2-2逼平韩国队那场,看得人热血沸腾。
当时中场球员几脚精准传球,前锋的临门一脚,都让人觉得这批孩子或许能成气候。
可谁想到到了正赛舞台,面对沙特队就像换了支队伍似的。
记者陆洋赛后发问:"这期间到底练了啥?
"这话问出了多少人的心声。
有资深球迷翻出训练视频对比,发现咱们球员在对抗强度、跑位意识这些基本功上,确实和沙特队员差着档次。
说到沙特足球,现在真是成了中国男足的苦主。
往前数六周,U20亚洲杯1/4决赛,咱们国青队被沙特队最后一分钟绝杀,眼看到手的世青赛门票飞了;上个月的世界杯预选赛,成年国家队0-1输给沙特,彻底断了直通美加墨世界杯的念想。
加上这次U17的败仗,三支国字号队伍在沙特人面前集体哑火。
难怪《体坛周报》总编马德兴在社交媒体上感叹:"意外吗?
太正常了!
"这话听着刺耳,但仔细想想咱们和沙特的足球差距,确实不是一天两天能赶上的。
看台上沙特球迷的欢呼声越响亮,咱们心里就越不是滋味。
转播镜头扫过观众席,穿着白袍的沙特小球迷又蹦又跳,咱们远征的几十个中国球迷虽然还在挥国旗加油,但脸上明显挂着失望。
有在现场的网友发视频说,听到沙特球迷用中文喊"谢谢",那种感觉比输了球还难受。
不过话说回来,沙特足球这些年进步神速不是没道理的,人家青训体系每年往欧洲送上百名苗子,联赛水平也水涨船高,反观咱们的青训,好苗子不是没有,但总感觉培养着培养着就把灵气磨没了。
说到青训,这支U17队伍的经历挺有代表性。
预选赛时他们狂进19球只丢2球,看着数据光鲜亮丽,可仔细看对手实力,除了韩国队其他都是鱼腩部队。
就像学生平时总做简单练习题,突然遇上期末考试的综合大题,立马露了怯。
有足球专家分析,咱们的青训比赛质量跟不上,年轻球员缺少高水平对抗,到了大赛自然手忙脚乱。
这道理就像让小学生天天做加减法,突然让他去解方程,哪能不懵呢?
赛后更衣室的画面没对外公开,但可以想象主教练肯定在给孩子们打气。
毕竟小组赛还有两场,接下来要对阵乌兹别克斯坦。
不过现实很残酷,如果下场再输,咱们就要提前打道回府了。
网上的讨论已经炸开锅,有人翻出上届U17亚洲杯的数据——当时咱们也是输给沙特后小组出局,历史总是惊人相似。
年轻球迷在论坛里吵翻了天,有人觉得该换教练,有人骂足协不作为,还有人说这批球员根本不行,得重新选材。
不过也有冷静的声音。
某位跟队二十年的老记者在专栏里写:"不能全怪孩子们,咱们的足球土壤就这质量。
沙特U17队员平时踢的是高强度的青年欧冠,咱们孩子踢的是质量参差不齐的国内青超联赛。
"这话点出了关键问题,就像让县城重点中学的尖子生,突然去和省会重点高中的学霸比拼,差距不是单靠努力就能弥补的。
翻看沙特足球的发展史,他们从2018年就开始推行"2030愿景",每年砸重金送年轻球员留洋,联赛引进C罗、本泽马这些巨星带动整体水平。
反观咱们,归化政策虎头蛇尾,联赛时不时闹欠薪,青训投入时多时少。
有网友比喻说:"人家在修高速公路,咱们还在填坑补路,这车速能一样吗?
"
夜深了,社交平台上的讨论渐渐降温,但中国足球的老问题依然无解。
魏祥鑫那个补时进球在集锦里反复播放,乍看是希望的火苗,细想又像最后的遮羞布。
多少老球迷想起2005年世青赛那支"超白金一代",如今只能摇头叹气。
也许真像那位老记者说的,中国足球要翻身,得先学会正视差距,老老实实从青训的每一块砖瓦垒起,而不是总想着搞个大新闻。
只是不知道这样的清醒认知,何时才能真正落地生根。
发布于:中国香港